在这场全球危机的影响之下,中国多年来坚持的外需拉动经济战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既冲击中国当期的经济形势,又给中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寻求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增长点提出了挑战。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陨落,将恶化中国从纺织等轻工业到造船等重工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中国过去积累的产能将出现严重的过剩局面。在经济形势下行的背景下,各行业的产能过剩将限制民间的投资活动。而在官方投资领域,与1998年当时的国内环境不同,当时中国通过大量投资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启动经济增长,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基础设施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再开启类似当时的大规模建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不可取。 中国经济应当如何寻找下一步的新方略? 在笔者看来,传统产业的过剩格局难改,在高油价的背景之下,能源、新能源领域的能源产业投资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不二方略。也是当下地方政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 这个判断的一个大背景,是关于世界石油产业的顶峰问题。自上世纪50年代“石油峰值”理论产生以来,当下的石油危机正使得该理论得到更多的认同,一些不同意见也主要是关于石油顶峰到来的时间迟早。 在美国,美国能源部已委托相关机构进行石油峰值论各支持和反对意见的研究,以此作为其能源政策的基础。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今年7月在华盛顿的演讲引起世人关注,他主张美国要在10年之内结束化石能源时代,实现100%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戈尔的呼吁对应,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计划是,在10年内停止依赖中东的石油供应,投资1500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协助美国车厂制造节能汽车。国际投资巨擘巴菲特近期入股中国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比迪亚股份公司10%的股权,其背后也是对新能源的青睐。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和能耗大国而言,在石油顶峰的背景下,投资能源和新能源产业也是必由之路。中国目前缺乏这种万亿人民币级别的大规模投资规划,制定类似的投资规划不失为国家应对经济周期的可行之策。而从企业和地方经济来讲,目前中国部分省区在太阳能、风能、水电等领域有了较大发展,传统的煤炭资源领域的投资也被市场重新认识,但整体来讲,能源产业领域的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
(作者为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